在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中,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模式,其推进与实现离不开科学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以其透彻的理论内涵、科学的方法论,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的应用,对于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实践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基石
从生产方式理论来看,马克思主义提出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对生产方式规律的透彻把握。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确保国家对经济命脉的掌控,然后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的制度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一同发展则完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进而激发经济发展活力。这种制度安排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应用。
在劳动价值理论范畴,马克思主义着重指出劳动乃是价值的根源所在。中国式现代化极为看重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以期能够提升劳动者的素质与技能,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以及生活待遇。借此推动产业升级以及技术创新来持续提升劳动生产率,促使劳动者价值得以更大程度实现。同时,把分配公平置于首要位置,努力缩小收入差距,让发展成果能更多且更公平地惠及全体民众,此即劳动价值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呈现。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关于“社会有机体”的理论,为中国式现代化系统性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我国依据该理论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视为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避免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经济与社会割裂的弊端。在雄安新区建设中,通过统筹产业布局、城市规划与生态保护,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协同推进,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系统思维。
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指引实践路径
在经济发展战略方面,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突出强调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主要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利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以及经济结构优化;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同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则以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为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开放发展以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为主要目的,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共享发展以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为方向,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这些发展理念以及战略举措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应用。
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认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而且持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进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经过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加大宏观调控等一系列举措,连续调整以及完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该举措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要求我们在看待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问题时,要坚持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既要看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要注重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既要立足当前的发展实际,也要着眼长远的发展目标;既要关注国内发展,也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实践中,中国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具体应用。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强调要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方位和时代特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是基于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的深刻理解。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注重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出发,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避免盲目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要求。
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的创新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在中国发展取得的最新成果。其以中国实际为立足点,对中国经验给予总结,对中国智慧加以提炼,由此形成了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以及政策主张。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这些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内涵,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更为具体的理论指导。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领域,我国借助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发展提供了丰富素材与实践基础。像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呈现出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这些实践创新推动了中国发展,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它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供给理论基石、实践路径、方法论指导,并在实践中连续创新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的应用,深入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规律、特点,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理论支撑。面向未来,我们要始终保持理论清醒、实践自觉,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不断取得更高成就。
(郭文达,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嘉正网配资-全国前10大配资平台-免费配资炒股-股票小账户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